7月15日下午,我院學社管赴岳陽市平江縣甕江鎮(zhèn)進行了暑期社會實踐調(diào)研。在仁勝村村委書記吳如來的帶領下,我們暑期社會實踐團調(diào)研三組來到該村五位70歲以上的老黨員家中,對這些黨員前輩進行了探望,了解了他們?nèi)朦h的故事以及該村如何在共產(chǎn)黨的帶領下迎來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我們首先來到了王可成黨員爺爺?shù)募抑?。王爺爺今?2歲,有50年以上的黨齡,是甕江鎮(zhèn)教育基金會創(chuàng)始人之一及老會員。他向我們介紹,土改時期他來到仁勝村工作,同時期成為了一名中共黨員。土改后農(nóng)民擁有了土地,進而仁勝村得以發(fā)展。黨組織曾幾次給王爺爺出去發(fā)展的機會,但他最終還是決定留下來發(fā)展仁勝村的教育事業(yè)。在談話中,他多次提到了自己文化水平不高,希望后輩們能夠多多學習充實自我。
之后,我們又來到了凌兵才黨員爺爺?shù)募抑?。凌爺爺今?2歲,有40年黨齡。他與老伴無兒無女,相依為命,是村中的五保戶。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黨和政府對他們有著特殊的照顧。他們每年能夠獲得政府補助約一萬元,居住在黨和政府為他們建造的一棟小平房內(nèi),雖然不大,但相較于以前住的土房安全、方便了許多。凌爺爺談及黨和政府,流露出來深深的崇敬和感激之情,讓調(diào)研小組的幾名成員更深刻地感受到黨和政府對人民的愛真正地落到了實處。
告別凌爺爺后,我們來到了童細榮黨員爺爺?shù)募依?。童爺爺今?6歲,有50年以上黨齡。在于我們的攀談中,他肯定了吳書記“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的理念。而后與我們談到了他的入黨動機時,他說道,在他年輕時,懷揣著“當兵可以保家衛(wèi)國”的一腔熱血,便毅然決然地入伍了。也是在部隊里,他認識到只有黨和政府能領導人民走上正確的發(fā)展道路,由此加入了中國共產(chǎn)黨。退伍之后,他來到仁勝村當起了村干部,談及這里,童爺爺說到:“困難是肯定有的,但是辦法總比困難多?!边@句話,讓在座的幾名小組成員都十分動容。
隊員們拜訪的第四位黨員是陳長玉奶奶,今年71歲,50年黨齡。她從衣食住行四個方面介紹了村子從無到有,從貧窮落后到富裕繁榮的歷程:衣服從原來的代代相傳到現(xiàn)在的每年都有新衣服穿;吃飯也從之前的僅能吃紅薯果腹到如今餐餐大米飯、頓頓有豬肉;房子以前是住在逼仄的土坯房,而現(xiàn)在一家人能夠和和睦睦地住在安全寬敞的房子里,怡享天倫之樂;而村中道路也從泥濘難行的小道逐漸拓寬,變成了水泥大道,現(xiàn)如今,村中幾乎家家戶戶有了自己的小汽車。陳奶奶的總結讓大家生動地感受到了村子這些年的極大的變化。
調(diào)研組走訪的最后一位黨員是姚桂珍奶奶,今年79歲,49年黨齡。她曾當過村婦聯(lián)主席,家中更是培養(yǎng)出了8位黨員和4位軍人。姚奶奶一生都在村子工作,雖年事已高,但仍心系村子的發(fā)展。這幾年來,姚奶奶身體狀況大不如前,不能身體力行再為村子的發(fā)展做出貢獻,但她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早已將“為人民服務”的理念傳承給了后輩。她持家節(jié)儉有道,教育后代“認認真真做事,清清白白做人”。這樣的家風傳承,也讓我們肅然起敬。
此次采訪活動給調(diào)研小組成員中的預備黨員、發(fā)展對象提供了一個面對面與老黨員交流學習的機會,有助于我們青年大學生學黨史、明黨史,從而有所感悟,傳承老黨員為人民服務的精神、在老一輩撰寫的百年黨史基礎上,續(xù)寫輝煌的新篇章。
編輯:謝珂宇
審核:郜江洪